為彰顯中國美術精神,打造西部美術高地,全面構建“五名戰略”高水平創作人才培養新體系,踐行習近平文藝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,構建以美育人和以精品美術創作弘揚中國精神的新格局,我院推出了“百年美術創作中的‘人民性’研究”系列講座。
4月7日晚,院長朱盡暉教授為全院師生作了首場講座。按照防疫要求,全院師生通過直播方式收看了此次講座,直播觀看量2萬余次,點贊量5萬余次。本次講座是由教務處/教師發展中心、研究生處、科研創作處共同舉辦。
朱盡暉在講座中以經典藝術作品為切入點,深入揭示其作為“人民本位”方法論的創作實踐,分析“人民性”的呈現方式、及其背后的呈現邏輯,強調“人民性”之于社會主義文藝的重要意義,及對于當下美術教育、美術創作的價值啟示。并在線上與學生進行了互動交流,深入解答了如何通過對生活的觀察和感悟創作出新時代具有“人民本位”的優秀作品。
此次講座對高等美術教育的創作教學同樣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,作為美術創作者要把握藝術創作與研究的繼承性和民族性,致力用傳統藝術語言和當代藝術手段,創作一批批具有鮮明時代特色和民族精神的名作,推動中華文明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;作為美術教育工作者,在人才培養方面要堅持立德樹人,培根鑄魂,共同堅守“藝術為人民”育人理念,推進中國美術由“高原”向“高峰”邁進,助力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。

講座現場
(責任編輯:邢書磊 / 編發:邢書磊 / 圖片拍攝:張善赫)